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宣讲  |学习强国APP  |   中国文明网  |   山东文明网  |   投稿  |   返回首页  

枣庄峄城:村BA、戏曲进乡村......文体惠民育民更乐民

   日期:2024-10-18     来源:榴乡峄城    

       近年来,枣庄市峄城区聚焦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体育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持续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文体惠民育民更乐民,不断提高公共文体服务效能。

以民为本,不断夯实公共服务基础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累计建成城乡书房4处。建成了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新馆,两馆先后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在全省镇(街)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获评特级站3家,一级站3家,二级站1家。

       峄城区图书馆作为山东省首家通过电子证照实现借还一条龙服务的图书馆,读者通过“峄图”大数据平台,便可享受到“馆内线上数字化阅读”“数字朗诵阅读空间”等多元化服务。该事迹被《光明日报》予以宣传报道。依托国学讲堂、尼山书院,有序开展国学经典公益讲座、经典诵读活动。今年5月1日至10月7日,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全面实行延时开放服务,开放时间延长至晚7点,满足不同人群的参观及阅读需求。

形式多样,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着力打造文化惠民品牌,采取“主体活动+系列活动”形式,积极策划开展“峄城欢乐汇”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深入开展“文化进万家 戏曲进乡村”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冠世榴园欢乐季”“黄河大集”“乡村村晚”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4000余场次,受益群众20万余人次,持续擦亮“峄城欢乐汇”省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一是让村民登台唱主角。把村级文化爱好者的节目作为文化演出节目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培训、组建队伍、引导参与的方式,鼓励农村(社区)成立业余文化队伍,让本村广场舞队、秧歌队、文化能人等走上舞台演出。同时,在每场演出前,利用村队“大喇叭”、演艺队伍“巡村”宣传等方式,进行“预热”“烘场”,提高群众对演出的知晓率、参与率。二是让庄户剧团当主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引导成立庄户剧团等文艺队伍70支,吸纳民间文艺志愿者2000余人,通过给予更新器材设备扶持、开展十佳庄户剧团评选、为65岁以内的庄户剧团骨干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等措施,鼓励引导庄户剧团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参与文化下乡。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开展党的二十大主题文艺作品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京韵大鼓《颂歌献给党》、山东琴书《共产党伟绩唱不尽》等文艺作品50余件,其中柳琴戏《榴花正红》获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金奖。三是让全民参与成主调。在区文化馆、各镇街分别搭建“百姓大舞台”,开展“文舞全城”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叫响“百姓大舞台”新文化品牌。先后开展“峄城欢乐汇”百姓大舞台展演30余场次,组织优秀节目到公共文化场所展演6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新格局。四是让志愿服务赋新能。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主题,组织文化志愿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宣传普及党的政策。近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峄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得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五是让线上宣传添新意。结合“峄城欢乐汇”文化活动品牌,同步打造“峄起来”专题线上系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春联作品线上展、“云上非遗·峄城记忆”影像展、“‘峄’起线上学 文化润民心”线上培训等活动30余次,充实了线上文化资源。峄城欢乐汇“民俗馆里过大年”、石泉村晚、峄城区民俗非遗展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名单。同时,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线上活动展示宣传,扩大了宣传覆盖面。

历久弥新,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00余万元,对师范铁楼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保护。深入开展全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扎实实施“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实现文物保护、项目建设两不误。同时,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非遗项目展演等多项措施,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开办柳琴戏、剪纸等非遗文化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使更多群众接触非遗、关注非遗。先后建成非遗传承实践基地8处,峄县传统青铜器制作基地、阴平毛笔制作基地入选为山东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北钛河陶瓷的活瓷品牌系列产品、集律博物文化公司的文房四宝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全区现有省级非遗名录7项,市级59项,区级182项。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16处,区级69处。成立文旅发展智库,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版了《康熙〈峄县志〉整理与研究》《中国石榴文化》《白话光绪〈峄县志〉》等,弘扬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

亮点纷呈,强力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强化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强化全区农村健身器材建管用“三位一体”管理维护,对区体育场西侧的篮球、足球、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进行维修整修;高标准建设了青檀寺篮球场;对大运河体育公园和底阁钓鱼基地的体育配套设施进行充实完善;新建7处全民健身工程,更新维修体育器材80余件,并争取市级全民健身工程20处,涉及体育健身器材116件,进一步提升了全民健身服务质量。

       二是强化各类赛事下基层。依托冠世榴园独特优势,先后举办了首届“宇程杯”半程马拉松接力赛、全市消防系统“火焰蓝”主题马拉松比赛、“梦之蓝杯”2024枣庄“枣你峄起跑”榴花竞速赛暨“枣慈留香”慈善公益跑活动、山东省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鲁南赛区决赛、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为爱奔跑、健康峄城”环城迷你马拉松赛、“好运山东”2024山东省社区运动会走进枣庄市古邵镇程庄村暨枣庄市第四届社区运动会峄城区专场活动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100余场次;举办了太极拳养生杖、花样跳绳、门球、健身秧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冠世榴园赛事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成为展示我区形象、传递体育精神、宣传冠世榴园的城市名片。

       三是强化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为切实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立足长远谋划,制定开放规则,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落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开放原则、工作目标、实施范围、组织管理等内容,有效确保开放工作安全、规范、长效进行。在建设上还采取了物理隔离或软隔离,让学校的校园和锻炼区域能够区分开来,每个学校都安排了保安来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截至目前,实现了16所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方便了附近居民健身锻炼。 





(https://mp.weixin.qq.com/s/UaF7E9CTH56xj_IMjcuavQ)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2024 枣庄文明网 版权所有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主办
鲁ICP备1703274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26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端

志愿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