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美人物

枣庄最美税务人 | 丁可伟

        丁可伟,男,汉族,江苏邳州人,1969年7 月出生,1991年12月入党,2009年12月从部队转业,现任国家税务总局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机关党委二级高级主办。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经枣庄市委组织选派担任薛城沙沟镇圩子村第一书记;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经枣庄市委组织选派担任山亭区水泉镇赵岭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第一书记和村组织书记期间,全力助民脱贫,致力乡村振兴,以最美逆行者的形象展现了税务干部的责任担当。2015年被省局记二等功,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优秀第一书记”,2020年被山亭区委表彰为“抗疫先锋”。

(在全市第一书记总结推进会上作为第一书记代表进行发言)

察实情摸实底,始终以为民情怀融入工作

        2012年至2015年,丁可伟同志连续三年担任薛城区圩子村第一书记,2019年12月,又受市委组织部选派,担任山亭区水泉镇赵岭村党支部书记。

        从军官到税官,再到村官,虽然身份和职责发生了变化,但丁可伟同志用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信念没有改变。在帮扶村,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肩扛税徽的第一书记”。为了肩上的责任,他努力克服农村居住条件艰苦的实际困难,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吃住在村,主动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定期召开村组干部、种养大户、老党员、困难群众、军烈属座谈会,深入了解村情民意。

        在较短的时间里,他走访党员110余人次,群众200余户、360人次;接待群众来访125人次,收集村情民意130多条,撰写工作日志172篇。同时,他还主动问计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广泛征求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反复对村庄的现状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制约村庄发展的症结——“三缺三多”即:“缺资金、缺阵地、缺人才,历史遗留的问题多、矛盾多和欠债多”。为此,他带头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根据村集体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和三年任期规划》,确立了以“造血”为主,“输血”、“造血”相结合,以挖掘人才为主、培养与挖掘人才相结合,以处理问题与矛盾为主、基础建设和处理问题与矛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弱的问题,努力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走访群众,找出制约村庄发展的症结)

建制度定措施,始终以初心使命战胜困难

        丁可伟同志所任职的村都是集经济困难和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的村,“两委”班子不健全,集体经济薄弱,公益事业无能为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信访不断,村级债务和贫困人口多。

        面对重重困难,别无选择,只有一个一个去克服。他始终坚持把“强支部”作为第一任务来抓,先后制定实施了以“村务提议、民主决策、监督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三步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了“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和《村“两委”议事章程》等各项制度。面对党建阵地不完善的情况,先后多次向上级汇报实情,枣庄市税务局党委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来村调研工作,并在村级阵地建设中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升级改造,并配套完善了办公设施。

        为调动村里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丁可伟同志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要求每名党员熟悉党的富民政策,当好一名“宣传员”;涉及自身利益时,积极带头,当好一名“示范员”;对村民间发生的矛盾纠纷,积极做好化解工作,当好一名“调解员”。一桩桩、一件件政策活动的落实,让老百姓看到了村里实实在在的变化,也换来了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信赖和支持。

(定期召开村委会,开展日常工作)

办实事惠民生,始终以项目扶持实现脱贫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丁可伟同志始终认为并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市局党委这一坚强后盾。

        在担任圩子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为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他积极向市局协调帮扶资金达60万元,为村硬化了2公里水泥道路,实现了“户户”通;扩容2口灌溉井, 购买防火设施11件,捐助电脑3台、办公家具27件;安装路灯80盏,种植绿化树和花草2万多棵;新建群众健身广场两处和蓝球场一处。民生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三年来,组织单位无偿为村民捐助资金3万多元、棉衣棉被236件,节日走访慰问特困户、五保户、老党员和军烈属100多人次,联系特困户8家。一件件实事好事,有效解决了圩子村交通、医疗、灌溉等事关民生改善、事关农村长远发展、事关农民生产生活最直接、最紧迫的现实问题。

        在担任赵岭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积极筹措帮扶资金5万元,在村庄主要道路安装了42盏太阳能路灯,结束了村内无路灯的历史。为整治社区卫生环境,他先后组织党员群众30余人次,动用2台农用三轮车和1台推土机,清除生活垃圾和杂物。同时,对社区公厕、水井进行维修,实现了24小时供水。对脱贫享受政策35户困难群众,先后维修房屋86间,更换玻璃、门窗18户;维修安装自来水6户;协助办理残疾证3 人、低保5人、签约家庭医生28人、慢性病证办理16人;组织党员干部为困难群众清扫卫生40多次;扶贫项目资金分红22人次18000多元;入户调查172户次。灯亮了,环境美了,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目标,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为给果树治病,找专家开设网上直播课堂)

明思路抓落实,始终以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丁可伟同志深知,作为第一书记,要始终把党的富民强村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乡村振兴。

        在圩子村,他借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机,进行土地流转,并鼓励个人建办家庭农场。三年新增流转土地580多亩,发展100亩以上种田大户3家,种植蔬菜大棚300多亩,农业技术培训105人次。同时,把弃耕地、无主地、沟渠、坑塘及四荒地共128亩,以每年每亩230元公开投标承包给个人,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大力推动二、三产业发展,投资6万元扩建了农贸市场。圩子村增加从事汽车维修1户、农资贸易3户、五金建材4户、餐饮服务5户、日用品零售批发5户、农副产品2户、车辆运输13户,从业人员近100人。当年村民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4650元,增长到6800元。又根据村情民意和地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及时启动了圩子社区项目建设。历时一年时间,在原圩子小学旧址,新建84户居民楼2栋、门面房20间,既缓解了土地紧张状况,解决了村民住房问题,又能把门面房出租,仅此一项,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万元。第二年,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负数”,增长到8万多元。

        面对赵岭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及时启动“三资”清查工作,清查核实土地承包金欠款达60万多元,一次收性收缴承包金4.2万元,集体收入达7.8万元,当年完成“破五”目标任务,既结束了本村十年未收缴承包金的历史,又解决了长达13年4户群众承包地纠纷问题。目前,通过“三资”清理和村光伏发电,村集体经济收放达到了11.6万元,完成了“进十”任务。

(为困难群众修缮房屋)

勤坚守善作为,始终以责任担当抗击疫情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大年初三,因放心不下村里的人和事,天还没亮他就驾车从江苏邳州老家返回赵岭村。

        到村后,迅速召开村“两委”会议,传达上级关于防控疫情通知精神,部署村子疫情防控任务。并结合村庄实际,迅速制定了《赵岭村防控疫情十项措施》,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在村口设置走亲访友“劝返点”,建立外来人员劝返登记台账,全面排查务工返乡人员情况,坚持与党员干部一起白夜值班值勤。战“疫”中,相继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让党徽闪耀在抗‘疫’一线”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党员走街串巷,向群众宣传疫情预防知识126次,发放“致群众和党员的一封信”300多封,撰写和张贴宣传标语180多幅。为解决防护物资紧缺,积极向上级协调卫生口罩1000只,红外线电子测温仪1 部以及价值5000元的生活物品。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功能,开设“空中课堂”,连线农业技术专家,为种植户讲解樱桃大棚种植知识,帮助农户及早复产。在樱桃进入收获季后,他又积极参与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和物流分销渠道,将樱桃销往全国各地,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丁可伟同志用实际行动奉献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展现了一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基层税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以一颗赤诚之心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华彩篇章。

(在赵岭村村口疫情防控点值班照)

上一篇:枣庄最美税务人 | 付正清:税苑铿锵玫瑰 绽放别样风采

下一篇:枣庄最美税务人 | 褚丽丽:坚守平凡,绘就靓丽税月

  • 内容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