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明聚焦

加“数”前行 助企倍增 坚定不移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

来源:枣庄发布

       7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强工兴产 实施工业倍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数”前行 助企倍增 坚定不移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田 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高端化工产业促进中心主任

       许桂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郭立波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 永 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主任

  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正从过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向“新引擎”方向壮大发展。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落实省、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纵深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数实深度融合,以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抓手,坚持“五量并重”“十抓并举”工作举措,加快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1-5月份,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46.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17.2%。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引领。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枣庄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政策措施》《新一代信息技术2022年行动计划》《数字赋能增效2022年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的意见》等文件,以规划为指引,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发挥各区(市)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优势,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坚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夯实发展底座。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截至目前,全市10G-PON端口占比达55%,建成5G基站6596个,“双千兆”设施总投资超过15亿元。各区(市)城区、经济园区、镇区、重点行政村的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接入能力,行政村5G网络覆盖比例超过80%。2022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千兆城市,并在第二届千兆城市高峰论坛上作经验介绍。鲁南大数据中心机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拥有5040G出口带宽资源,被纳入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山东云体系建设,已建成立足山东、辐射淮海、承接京沪的云存储灾备基地及场景应用基地。滕州市面向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行业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目前,节点企业接入量达到200余家。

  三、坚持推进平台建设,实现量质并进。抢抓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契机,制定出台《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枣庄市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工作措施更加精准。坚持“培育创建、合作共建”模式,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促进特色平台梯次成长。截至目前,我市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其中,省级平台5个,山亭区华宝牧业白羽鸡全产业链管控平台和山东欧乐食品有限公司欧乐食品产业链云平台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占全省总数的6.8%。滕州市尚品本色智能家居工业4.0创新应用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德萨大数据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清峦云平台在2022年通过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评定,此项评定全省仅10个。

  四、坚持“数实融合”,促进推动提档升级。市政府印发实施《枣庄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6年)》,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分行业、分领域召开“智改数转”对接大会,在全省首创智能化技改大赛。创新完善“政投保贷券服+企业”的“6+1”智能化技改新模式,相关工作经验获中央改革办肯定推广。1-5月份,全市在库工业技改项目共计34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09.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7个,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等服务,2022年底,全市设备上云上平台的工业企业累计达到60家,其中,山东春福盈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上云标杆企业。组织推荐高新区锂离子电池行业和滕州市机床行业积极参与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工作。聚焦六大先进制造业,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算、管理及应用,打造一批技术引领、集成协同、绿色低碳的“晨星工厂”,2023年(第一批)71家企业纳入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入库培育项目名单;5家企业纳入山东省“数据赋能”优秀产品入库培育项目名单;山亭区翼云科创园被评为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园区;滕州市被评为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市。

  五、坚持推进标杆引领,营造浓厚氛围。将试点示范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树立转型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指导各行业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市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3家,参加两化融合网上评估诊断的企业435家,累计培育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4家,评选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市级试点示范企业40家。在《枣庄日报》开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巡礼主题专栏,正凯新材料、八亿橡胶、杰富意、尚品本色等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进行刊发宣传,进一步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六、坚持注重融合应用,抢占创新赛道。深化“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全市培育招引工业互联网服务商30余家,打造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累计30个。2022年,9个项目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个项目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5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智能制造场景,枣庄鑫金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山东区域赛中,思克奇食品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项目荣获二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山东正凯新材料园区5G+工业场景应用项目荣获优秀奖。

  七、坚持加快园区建设,促进融通发展。着力加快数字化园区建设,推进制造能力共享、创新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共享、管理能力共享。鲁南大数据产业园、滕州市大数据产业园等6个园区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称号,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翼云科创园等5个园区被评为“市级数字经济园区”。对标《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创建指南》,对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经济开发区或产业园区进行工业互联网园区培育,指导督促园区内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步伐,2022年,滕州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培育名单。

  2023年是“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突破年”,“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冲锋号已吹响,“工业倍增”的动员令已发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锚定目标、狠抓落实,树牢“三给三贴近”服务理念,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01、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质效双升的运行态势。请问,今年以来,我市在加力提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许桂良: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深入学习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纵深推进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认真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凝心聚力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紧抓企业培育不放松,推进提质扩规。实施“一主一辅企业库”月调度制度,每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大行业进行调度分析,按照企业规模、发展潜力,建立以“重点企业名录库”为主,“后备企业名录库”为辅的企业基本信息清单,对产业前景、行业发展现状、龙头企业经营状况、核心竞争力等形成台账,精准掌握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情况。实施产业倍增行动,梳理企业对标“登高”计划,做到重点企业不放松、后备企业再培养,同类行业比产值、同等规模比增幅,形成良好的企业比、赶、超发展氛围。围绕现有产业布局,集中政策、集聚资源、集成要素重点支持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等特色优势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倍速增长,规模迅速膨胀。以短视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软件开发为主的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目前,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32家,比去年底增加4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1家,今年1-5月份实现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222.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9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企业72家、后备企业32家。

  二是紧抓政策落实不放松,提升服务质效。树立“快就是大局、干就是担当”的意识,建立“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完善龙头企业“特别档案”,实施“一对一”帮扶,按照“给企业政策、给企业解决问题、给企业家地位”的“三给”工作思路,坚持“思想上贴近、感情上贴近、距离上贴近”的“三贴近”服务原则,把政策送到企业手上,帮助企业把各项惠企政策用足用活。先后邀请中国电子商会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中心专家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辅导》、山东数字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做《山东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解读》、广电计量检测集团DCMM资深专家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评估流程及评估服务解析、山东省新一代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做《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指标解读,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两年来,仅依据“双二十条”政策,我市落实支持工业互联网方面的财政奖励资金达1040万元,评选表彰数字经济领域市级优秀企业家2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范畴内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瞪羚企业9家,71家企业纳入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库。山东德萨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V1.0被评为省级优秀大数据产品,推荐省级《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试点示范企业19家,累计5家企业的8个软件产品通过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认定。

  三是紧抓延链补链不放松,优化产业生态。坚持链长强力推动,聚力延链补链行动,紧盯长三角、珠三角开展项目招引。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三个产业子链条,依托数字经济园区,加速推进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生态体系,研究出台《枣庄市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办法》,创建省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2个、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4个。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上依托汉芯半导体产业园,加快推进汉旗科技、芯恒光科技、维宏感应等配套关联企业优化产品,补齐上下游,入链发展。在大数据产业上依托鲁南大数据产业园,充分发挥枣庄移动、枣庄联通、枣庄电信等链主企业数据存储业务带动作用,重点推进鲁南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山东云中心鲁南经济圈区域分中心。在信息技术服务业上,依托市中区淮海数字智谷、台儿庄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等园区,持续吸引抖音、今日头条、阿里等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后台服务及审核中心入驻,不断拓宽信息服务内容,形成多主体、多领域区间优势互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有效链接的集群发展新模式。

       02、山东法制报记者:电子商务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领域,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请问我市电商工作有哪些亮点?

  郭立波:电子商务具有联通线上线下、生产消费、城市乡村、国内国际的四重优势,尤其是直播电商,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方式,在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升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各个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成为提振经济动能的利器。

  2022年,全市网络零售额实现154.7亿元,同比增长18.5%,网络零售企业达到5958家,网络店铺54191家;电商直接从业人数43685人,专业带货主播人数近1000人,直播场次13.51万场。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汇聚直播电商向上发展的不竭动力。牵头成立枣庄市直播电商行业党委,创新实施“1234”工作法,开展党建共联、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推动党建与直播电商深融共促、高质量发展,将党的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被省商务厅列为创新典型案例。

  二是以直播基地为龙头,打造直播电商向前发展的强劲引擎。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直播电商发展,特别是注重建设具有场景布景、内容制作、直播设备、选品展示等多功能、“一站式”的直播电商基地和产业链基地。2022年,在省商务厅公布的67家“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名单”中,我市10家龙头电商直播基地入选,约占全省直播基地的15%。滕州市小石头食品、小熊驾到两家企业入选“2022年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名单”。其中,小熊驾到2022年实现网络销售额8700余万元,“小熊驾到”品牌系列产品位居天猫烧烤调料、腌料、面包糠类目销量第一。

  三是以“村播计划”为抓手,蓄足直播电商向好发展的源头活水。为推动农产品上行,让手机成为农业的“新农具”,让直播成为农村的“新农活”,全市已累计举办100余期电商+淘宝直播培训班,其中,滕州市举办40期电商直播培训班,培育孵化乡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新农人等3000余人。市中区2022年创新实施电商培育“雨露”计划,共开展胖虎专场、商圈专场、助农专场等雨露计划公益培训8期,服务企业200多家,培训学员400余人。

  下一步,我局将在“打造优质产品、培育优秀电商企业、优化产业生态”上下功夫,解决好“直播什么”、谁来直播”、“直播得好”的问题。打造透明、优质的供应链体系,让更多企业享受直播经济带来的红利;培育特色电商品牌,引入专业团队开展品牌策划、网货研发、工艺提升、包装设计、营销推广,提高网络销售的公信力、信誉度和美誉度;积极发挥优秀直播电商企业和省直播基地的带动示范作用,建立“一超多强”的直播运营体系,促进全市直播电商发展。

       03、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通信基础设施作为数实融合的重要底座,我市在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又提供了哪些保障?

  陈永:近年来,我市通信行业坚持以开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为指导,聚焦我市“双千兆”网络规模建设,持续深化共建共享,构筑精品网络,融合跨界应用,全面支撑我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一、聚焦规模建设,扩大覆盖范围。积极开展网络覆盖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网络能力提升,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我市通信基础设施,推进公共资源向通信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实施千兆入户、万兆入园工程,增强“双千兆”网络覆盖的广度与深度。以城镇、行政村、居民小区、学校、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人流量集中的场景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网络对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在城区网络建设方面。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城市主道路、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大型场馆、交通枢纽、学校等重点场所,统一布局,将通信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实现各区(市)城区千兆光网普遍覆盖、5G网络连续覆盖。二是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覆盖方面。深度结合企业新业务、新发展、新需求,面向重点行业和企业精准覆盖。深入实施宽带万兆入园工程,建成5G基站400余个,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助力“强工兴产、工业倍增”。三是在建筑物深度覆盖方面。联合工信、住建等部门先后印发《枣庄市房屋建筑配套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地下停车场和电梯间无线信号覆盖的实施方案》。通过审批大厅通信报装窗口,为建设单位提供239个建设项目通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意见,推动建筑物与通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实现通信基础设施做为建筑物的必备配套设施,保障人民群众对通信网络的需求和自由选择权。同时,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升级老旧通信设施;聚焦人民群众关切,推进解决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无信号问题139个。四是加快“双千兆”网络设施向农村延伸。建成5G基站1700余个,10G-PON 端口总数2.5万余个,梯次完善镇区、行政村、自然村的“双千兆”网络覆盖;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累计获批并建成通信基站33个,重点解决偏远农村无线信号薄弱问题,弥合数字鸿沟。以网络为载体,助推农业数字生产、加工、销售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聚焦运行安全,强化保障措施。不断提升网络运行安全防护能力,从设施保护、电力供应、通信保障、隐患排查等方面,全力保障全市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为信息化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通信服务。一是贯彻落实《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各电信企业坚持7*24小时的网络监控制度,及时关注网络运行情况,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破坏通信基础设施的行为;积极配合城市升级改造,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保障拆建区域通信网络不中断。二是加强电力保障。积极开展通信基础设施转供电改直供电工作,分批次推进解决1000余处,直供电比例全省第一,有效提高了通信设施电力安全性。三是扎实做好重要会议、活动、节假日、汛期等关键时期通信保障。指导各电信企业、铁塔公司编制应急预案,对通信设施分类、分级,增配应急通信和抢修物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常态化梳理网络隐患。加强重要机房、设备、线路等巡检力度,凝心聚力,以查促防,构筑网络运行安全常态化防护新态势。


上一篇:打造便利化政务服务新模式 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和获得感新闻发布会

下一篇:翟军到山亭区、薛城区调研防汛工作

  • 内容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