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他山之石

“志愿红”闪耀抗疫一线

来源:“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着眼常态长效,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着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青岛市连续多届以优异成绩走在全国前列,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10个区市全部进入省级文明县(市、区)行列。

    一、聚焦中心工作,让文明城市创建服务全局。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发展系统,加强全局性谋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全市中心大局,以创建带动发展,以文明激发活力,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一是借力国家战略。结合经略海洋、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聚焦交通设施、政务服务等民生工程,发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15个攻势”,将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主张、标准要求全面贯穿结合融入其中,形成创建促进攻势、攻势拓展创建的良好格局。二是助力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强化“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宣传,开展“讲文明讲卫生、美环境树新风”爱国卫生运动,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广告宣传行动,设计推出22幅通稿,全媒体全天候集中宣传。组织15万余名志愿者和4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依法有序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三是全力培根铸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全国道德模范许振超、宁允展、唐嘉陵和改革先锋、青岛楷模、文明市民等先进人物。开展“您懂得·别忘了”文明礼仪倡导活动,将“小细节”变成“大文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38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4942个,实现全域覆盖;建成使用新时代结婚礼堂118个,大力推广新型婚俗“青岛模式”。建设“崇德尚礼”道德品牌,培育崂山“崂·好人”、城阳“美德故事”、西海岸新区“好人共生”等系列品牌,为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道德支撑。四是着力塑造形象。运用全媒体、融媒体对外讲好“文明青岛”故事,塑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对外开放桥头堡的良好形象。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节等重大活动期间,组织培训上万名志愿者,广泛开展专业、热情、周到的城市运行服务,受到国内外宾朋一致好评。 

  二、坚持群众导向,让文明城市创建惠及全民。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社会治理系统,加强协同性推进,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需求,办好民生实事,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市民群众,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回应群众关切。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搭建常态化听民意、解民忧平台,用社情民意找准文明创建关键穴位。截至2020年11月底,全渠道受理意见诉求218.5万多件,问题办结率98.19%,市民满意率95.75%。活动中,涌现出“星期三问城管”热线等便民服务、为民解忧的政务品牌。李沧区建立文明城市创建数字化督查指挥中心,完善创建工作问题发现处置闭环机制。二是专注改善民生。实施住宅小区、市容环境、交通秩序、供热、养犬等10项民生领域“管理服务提升行动”,用好绣花功夫,补齐城市短板,让城市更加整洁、更加有序、更加舒适。着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度开工建筑面积230多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2万户,累计投资4.8亿元。开展楼院环境卫生“大扫除”、城区立面设施“大清洁”、街面市容秩序“大清理”整治行动,高标准建设垃圾分类硬件设施、闭环管理系统和完整回收利用链条,打造“洁序净美”市容环境。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服务群众“直通车”,着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优化公共服务质量,营造“三化三型”政务环境。健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推进涉外商事审判司法程序和诉讼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落实惠企暖企的制度政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四是发动群众参与。举办2020年邻居节,50多万居民线上线下参与,让市民共建共享创建成果。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引导群众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三、突出以城带乡,让文明城市创建覆盖全域。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乡村振兴系统,加强全域性统筹,通过指导带动、结对帮扶、融合创建等方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以全域文明创建促进全市均衡协调发展。一是促进融合创建。立足全市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动”,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创新形式载体、打通互动渠道,推进“五大创建”融合深化,引导村镇、单位、学校、家庭等文明典型参与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城乡一体发展。着眼推动军民融合战略,大力推进军民共建活动,突出思想共建和精神共育,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共建活动,增进军政、军民关系。二是促进结对创建。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共建帮扶、精准脱贫”活动,105个单位投入近2000万元、扶持项目300多个,给城乡基层送去文明、送去实惠。推广平度“道德银行”基层治理新模式,让群众守“德”有“得”。探索建立社区文明建设激励机制,推动社区结对文明单位开展联创共建活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创建格局。三是促进全域创建。在推进城区创建基础上,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全域统筹推进。发挥胶州示范带动作用,连续两届获得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第一名。指导莱西顺利争创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形成创建梯队,进一步激发创建活力和内生动力。 

  四、完善保障机制,让文明城市创建贯穿全程。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业务工作系统,加强全周期管理,完善机制打基础、保长远,把创建任务贯穿各区市辖区建设、各部门业务发展全过程,做到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市级领导督查制度,由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队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及周边等环境秩序进行督查,搭建起全市层面顶格推进的组织领导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两手”,完善顶格推进机制。将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健全奖惩考核制度,形成有力工作导向,促进创建常态长效。对创建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落实政策予以表彰。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健全日常监测机制,委托第三方开展月度测评,公布测评成绩,反馈存在问题,组织“回头看”督查,推动创建任务落实在日常平常经常。在媒体开设“曝光台”“回音壁”等专题,用好《问政青岛》等栏目,强化舆论监督,倒逼问题整改。建立1000多人的公共文明引导员、市民巡访团队伍,深入主要交通路口、公交地铁站点和行业窗口单位等,常态开展文明督导。三是健全追责机制。健全市直部门、区市、街道三级责任追究制度,针对问题倒查追溯,层层压实创建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就文明城市创建出台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责任追究等制度,督促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扛牢主体责任,履行创建职责,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是健全法治保障。在施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控制吸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乘坐、养犬管理等办法和条例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树立鲜明价值导向,为文明创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上一篇: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下一篇:不做谣言的附庸和奴隶

  • 内容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